close

許多人應該被債務或金錢上的問題壓得喘不過氣

往往走上不好的方向高利貸之類的..

今天分享一個好資訊給大家^^

免費諮詢專業人員 最快的時間解決你所遇到問題 解決你個人困難幫助你的問題

 

 

http://goo.gl/2hr9j4

 

立即點擊



html模版






標題

英國史學家 吉朋的簡介


問題


我想要知道英國史學家吉朋的生平事蹟及其著作簡介謝謝p.s請不要給我無效的東西謝謝


最佳解答


愛德華·吉本(Edward Gibbon 1737年5月8日─1794年1月16日) ,英國歷史學家,《羅馬帝國衰亡史》的作者。吉本出生於倫敦附近的普特尼,父親是國會議員,他是家中獨子,10歲時喪母,由姑母撫養,年少時多病,喜歡讀書,在《我的作品和生活回憶錄》中提到自己早就發現歷史是自己「特有的糧食」。1752年,14歲時被父親送往牛津,不到15歲就考取瑪格達倫學院。但他父親後來發現他對天主教感興趣,當時在英國一個天主教徒會受到上流社會的排擠,他父親立刻就把他送到瑞士洛桑,交給一位基督教新教導師。在洛桑期間,他參加過伏爾泰的聚會,學會了法語,開始用法語寫作其第一部作品《論文學研究》(1761年正式出版)。1758年回國,作了兩年軍官,同時博覽群書,由於受伏爾泰的影響,後來終於改變了宗教信仰,不再信仰宗教。1763年,他前往歐洲大陸旅遊,在巴黎結識了狄德羅,也去了羅馬,1764年他在羅馬廢墟上,開始有寫作羅馬帝國史的念頭。1770年吉本的父親去世,他開始經商,定居倫敦。兩年後,他開始寫作《羅馬帝國衰亡史》,並出入上流社會的俱樂部。1774年進入國會。1776年《羅馬帝國衰亡史》第一卷出版,立即取得成功,但他對早期基督教歷史的如實寫法,受到有些人猛烈的攻擊,但許多著名的歷史學家卻認為他即使不過於高明,但也不遜色。吉本繼續搜集材料編寫,1781年《羅馬帝國衰亡史》第二、三卷出版。1782年他定居洛桑,繼續書寫後三卷,1787年寫完最後一章,回到英國,1788年所有手稿全部出版。受到個方面的讚揚。他又回到洛桑,主要在書寫他的《回憶錄》,直到1793年才回國,回國不久即在倫敦家中去世。《羅馬帝國衰亡史》包含許多詳盡的考證,後來許多歷史學家都引用這部書的材料。《羅馬帝國衰亡史》(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是英國歷史學家愛德華·吉本的一部巨著,被認為是第一部「現代」歷史著作,共有六卷,分期出版。第一卷出版於1776年,第二、三卷出版於1781年,第四、五、六卷出版於1788年。包括羅馬帝國的全部歷史。當時考古學尚不發達,所有的歷史學家都是依賴於文獻,吉本不採納第二手的文獻,基本依賴於同時代的文獻,並做了大量的考證工作,所以他這部作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根據現代的科學研究考證方法,吉本的作品也有許多沒有非常確切依據的地方,但對當時的歷史學來說,吉本的這部著作是一個飛躍。經過兩個世紀,雖然有沒有確切依據的地方,但幾乎無法找出有真正證實是錯誤的地方,現代的考古發現,有許多地方是當時不知道的,可以補充這部作品,但還沒有一個發現指出這部作品有錯誤的地方,有的地方吉本由於沒有材料是假想的,但現代的發現恰恰證明當時吉本的假想是正確的。吉本寫這部作品時不是用論文的形式,而是用文學的形式寫的,因此可讀性很強,雖然現在有許多新的發現和論文,但這部作品仍然被許多人喜歡閱讀,雖然他的語言有些古老。這部作品之所以被稱為「現代」的歷史著作,是因為以前的歷史學家都是根據宗教的觀念描寫歷史,而這部著作是第一次根據政府、文化、社會等各方面來描寫歷史,對基督教的歷史描述也非常客觀,因此受到當時人們的許多非議。在第一卷第15章的末尾一段,他充分表現了他的諷刺和幽默,他對基督教歷史的懷疑態度,他是這麼寫的:我們怎麼能原諒那些異教徒的哲學世界如此忽略全能的上帝呈現出的那麼多明顯的證據呢?不是對他們的理智,而是對他們的感覺。在基督和他使徒的時代,他們宣講的教義被無數的奇跡所證實,跛足可以走路,盲人可以看見,病人被治好,死者可以復活,魔鬼可以被趕走,自然法則經常為教會服務。但是精明的希臘和羅馬人閉眼不看這些奇跡,全力關注平常的生活和研究,沒有理會這個世界除了現實政府還有精神的領袖。在泰比利烏斯時代,整個地球,起碼是整個羅馬帝國的所有省份,有三個小時的時間被超自然的黑暗所籠罩。即使是這種應該刺激人們好奇和對神畏懼的事件,在這個科學和歷史的時代也沒有引起關注。這件事發生在小塞內加和老普林尼在世的時間,他們一定受到這件奇跡的影響,或者是被以前記錄所影響,這兩位哲學家勤奮地記錄各種自然現象,地震、隕石、彗星、和日食,以及所有他們收集到的現象。但他們兩人都沒有提到這件從創世以來人們眼中最大的奇跡。只有普林尼在他的其中一章中提到凱撒被謀殺時,太陽暗淡無光,而且肯定不是他那時代經歷過的,耶穌受難時,曾被絕大部分後來的詩人和歷史學家提到過的那次日食。 很明顯,吉本想表達在聖經新約中提到的那次耶穌受難時發生的,「從正午到申時,大地全被籠罩在黑暗之中」,實際上根本沒有發生。但當時他不敢直截了當地說,只能用隱喻諷刺的口吻,說明古代羅馬史中根本就沒有記錄。1779年, 吉本又寫了一部《對羅馬帝國衰亡史第15章和16章一些段落的考證》以回答對他第一卷的一些非難。這部書從奧古斯都立為皇帝,將羅馬共和國變為羅馬帝國寫起,直到東羅馬帝國滅亡以後,還寫了羅馬的政變,到教宗重新控制羅馬。延續近乎1500年, 包括了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如何興起,以及羅馬帝國周邊國家對羅馬的影響,有波斯、阿拉伯、匈牙利、保加利亞、俄羅斯、蒙古等國家的簡短歷史,甚至還提到了長城和漢武帝對匈奴的戰爭以及北匈奴的西遷,忽必烈的艦隊對日本不成功的入侵。整部著作氣勢恢弘,是一部堪稱巨著的作品。 2006-03-08 13:23:10 補充: 這裡還有一篇討論: http://www.education.ntu.edu.tw/school/history/News/2004/news20041206_3.htm


其他答案


吉朋(EdwardGibbon,西元一七三七~一七九四年),為英國大史學家。他於一七三七年誕生於倫敦附近的普特奈(Putney),家境富有,但體弱多病,以致學業時常中斷。一七五二年,他十六歲時進入牛津大學瑪達琳學院(MagdalenCollege)肆業,僅入學十四個月即離校,而且經驗並不愉快。一七五三年入天主教,其時天主教徒在英國仍受歧視,乃父遂送其往瑞士洛桑。此後五年(直迄一七五八年),在洛桑讀拉丁典籍,習法文,並結識伏祿泰爾,同時也重歸新教信仰。七年戰爭(一七五六~一七六三)爆發時,曾入伍英國民兵為上尉。戰後再遊歐陸,於一七六八年回倫敦,並曾擔任英國國會議員(一七七四~一七八○、一七八一~一七八三)。一七八三年後退出政壇,定居洛桑,一七九三年返英,翌年死於倫敦。吉朋自幼喜愛讀書,涉獵甚廣,及於史學、神學、哲學、古典書籍,乃至於數學。他修養最高的學問是史學,他的畢生力作是「羅馬衰亡史」(TheDeclineandFalloftheRomanEmpire)。該書係以大約二十年的時間寫成,至今仍為混史學與文學於一體的傑構。他動念為此巨著,係於一七六四年歐遊途次義大利,於該年十月十五日坐在羅馬神殿的廢墟上冥想時,決意要寫羅馬衰亡的歷史。一七六八年後開始動筆,第一卷出版於一七七六年,第二卷及第三卷付梓於一七八一年,第四卷及第五卷問世於一七八八年(一七八一年時,他已敘至四七六年西羅馬滅亡,後又決定探討東羅馬的歷史)吉朋在其著作中,非常重視政治、宗教和戰爭的作用,對於經濟與社會方面的因素則未多措意。他在羅馬衰亡史中,攻擊早期基督教的發展和羅馬政府對基督教的政策(特別是第十五章及第十六章)。他頗為強調基督教的興起與羅馬帝國之衰亡的關係。此種論點,引起了長期的爭論。事實上,吉朋的主張,與他所生活的十八世紀的時代精神和思潮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其時崇尚理性和輕蔑信仰。他的文字極為優美,而且富有警句及諷喻。吉朋亦曾計畫寫作一部大部頭的英國史,惜乎未及著手即逝世。http://www.education.ntu.edu.tw/school/history/News/2004/news20041206_3.htm吉朋與《羅馬帝國衰亡史》參考資料:http://living.pccu.edu.tw/chinese/data.asp?id=1323&htm=03-075-1311%A6N%AAB.htm&lpage=1&cpage=1


以上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家,如有侵犯請留言告知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0308000013KK00414

922922B0A281F957
arrow
arrow

    z53dh13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